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

電腦作業

音效壓縮創世紀:MP3的開端與歷史
大約在10年前,MPEG-1 layer-3音效壓縮技術才剛剛出現在科技業界與網路上。這項技術能夠把從音樂CD上抓下來,有30 Mb大的wav檔轉成不過3 MB大小的MP3檔。這不僅僅是節省了空間,也讓人對它的能力感到訝異。
之後MP3的時代正式來臨,像是Scour.net這類的網站或服務,能讓您在網路上輕鬆的分享音樂檔案。MP3很快就變成網路上的常見名詞,而且也是許多網路使用者收集音樂的方式。在人們接受了Napster,並且共同建立起Napster音樂社群之後,MP3成了最普及的音效壓縮格式。
WMA:微軟大力提倡的格式
在接連推出幾個版本的Microsoft Media Player之後,微軟也大力提倡他們夢寐以求的WMA壓縮格式。這種格式和採用同樣速率壓縮的MP3比起來,在音質上更加,並且檔案也比較小。微軟希望能夠藉著提供Windows使用者免費的壓縮與播放軟體,來贏得網路音樂社群的心。
杜比實驗室的發明:AAC
AAC(進階音效編碼技術,Advanced Audio Coding)是杜比實驗室為音樂社群提供的技術。AAC號稱「最大能容納48頻道的音軌,採樣率達96 KHz,並且在320Kbps的資料速率下能為5.1聲道音樂節目提供相當於ITU-R廣播的品質」。和MP3比起來,它的音質比較好,也能夠節省大約30%的儲存空間與頻寬。它是遵循MPEG-2的規格所研發的技術。
如果AAC更加廣為人知,那支持者也會隨之增多。許多軟體與硬體廠商已經開始研發支援AAC技術的產品了。



資料來源http://www.tomshardware.tw/157,review-157-5.htmlhttp://www.tomshardware.tw/157,review-157-5.html